English

首页

学术动态

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韩静教授为我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2025-10-09 来源: 浏览量:

(通讯员:熊雯静)2025年9月28日下午,受武汉大学国际交流部与悉尼大学合作种子基金支持,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澳亚艺术文化研究院院长、人文与艺术交流学院翻译学教授及博士生导师韩静应邀莅临星空网页版,作了题为“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中国文化翻译”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武汉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黄忠主持,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李圣杰教授、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会长刘军平教授、翻译系主任熊伟教授、英语系田卓灵老师出席,我院多名教师及硕博士研究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韩静教授援引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中的核心观点——“译文应成为异质文化显现的场域,让读者得以窥见‘文化他者’”,开宗明义地指出:翻译绝非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一场协商过程、一次中介行为、一种决策性沟通”,为整场讲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随后,韩教授重点解读了丹・斯珀伯与黛尔德丽・威尔逊提出的关联理论,深入剖析了人类交际中的理解机制。她指出,沟通中的误解往往源于对话语“意图的认知偏差”,而意图的准确解读高度依赖双方共享的“认知语境”。因此,译者必须主动识别语境中的不匹配或缺失要素,为目标语受众构建起能够理解源语信息的认知环境,使其获得与源语读者相近的理解体验。为进一步厘清沟通的逻辑层次,韩教授辨析了“语句”与“话语”的本质差异,强调所有话语都带有模糊性,必须通过具体语境明确其指代与隐含意图,才能实现准确理解。

针对译者在沟通中的角色,韩教授提出了一个清晰的定位框架。她指出,译者需要承担“双重角色”——既是源语语境的深度解读者,也是译入语语境的意义重构者,必须同时对原作者意图的理解和译入语读者的理解负责。她还指出,语言完全对等并不存在,跨文化差异因而成为文化翻译的核心难点。讲座尾声,韩静教授以笑话翻译为例,探讨了幽默效果的传递问题,并强调“翻译不是一面镜子,译文是拥有独立生命的新文本”。

在讲座的总结部分,李圣杰和刘军平两位老师分别对韩教授的分享内容进行了回顾并就翻译理论与具体实践等问题同韩老师交换了看法,同时感谢她带来的启发性见解。随后的互动环节中,师生围绕翻译初学者如何开展实践,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平衡文本原意与译文可接受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整场讲座层层递进,从理论到实践,从语言到文化,为我院师生在文化翻译领域带来了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深刻启发。

讲座结束后,韩静教授参观了武汉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同中心成员黄忠、田卓灵等老师就双方未来开展合作研究和学术活动等事项进行了交流。


分享到: